《新华日报》刊发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院长朱红根教授署名文章
8月24日,永利官网院长朱红根教授在新华日报《思想周刊》第220期上发表了题目为《构建优势融合互补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署名文章。
文章表示,
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正意气风发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在建党百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
回顾江苏城乡区域发展成就、
展望江苏城乡区域发展未来,
构建江苏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体系,
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全文如下:
构建优势融合互补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朱红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回顾江苏城乡区域发展成就,展望江苏城乡区域发展未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江苏融入国家区域战略进展顺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江苏积极贯彻执行中央政策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自身城乡区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20年,尽管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江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仍保持增长态势,出口额达7393.4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新增“一带一路”沿线对外投资项目24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达23.6亿美元。与此同时,随着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徐宿淮盐、连淮扬镇、沪苏通、盐通高铁建成运营,沪苏湖高铁开工建设等,江苏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展顺利。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初期始,江苏就开始实施区域优先发展政策,优先发展苏南。1994年,江苏开始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又提出过沿江、沿海、沿线(陇海铁路线)、沿河(大运河)的“四沿”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后,“四沿”战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发展的“四沿战略”。党的十八大以后,江苏提出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1+3”重点功能区战略,打破传统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的地理划分。在此基础上,江苏“十四五”规划又进一步提出沿江沿海沿河沿湖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形成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这些政策的带动下,截至目前,江苏不仅成为全国拥有“GDP万亿元城市”数量最多的省份,还汇聚了自身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优势特色。经长期建设,江苏已经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多层次城镇体系,以扬子江城市群、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沿海城镇带、沿大运河城镇带、沿东陇海线城镇带为代表的江苏城市框架体系基本形成。2020年,江苏城市群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扬子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2%,沿海经济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7%。
正视“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发展问题
长期以来,江苏一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苏北、苏中、苏南三个板块,南北地区发展差距问题难以得到彻底性的解决。
2020年4月1日,江苏省召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发布会,提出要实质性推动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这是根据江苏省情提出的对策方案,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必要。一方面,江苏总体经济实力很强,不仅全省经济规模与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大致相当,13个设区市还全部入围全国GDP百强城市榜,是全国拥有“GDP万亿元城市”数量最多的省份。另一方面,江苏一直面临着如何将“散装江苏”真正建设成为“苏大强”的问题。13个设区市彼此间的发展协同性、产业链的互补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新的“赶考”路上,江苏需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在聚力推动沿江沿海沿河沿湖地区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切实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全方位构建江苏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体系
一是完善要素配置,促进要素城乡双向流动。在新的发展阶段,城乡生产要素的界定范围被大大拓展,除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些传统的要素之外,还增加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和数据等新兴要素。农村产业发展也进入新形态,农业规模化经营等需要城市要素流向农村。因此,政府干预下的城乡要素双向互补流动需要朝着两地均衡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城乡两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二是发展数字农村,助力农村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包括以数字、互联网革命为契机,完善江苏省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发展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将科技创新融合治理创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等先进手段,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以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实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道路体系,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三是建设美丽江苏,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乡和谐共生的必要条件。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经济发展和环保、低碳等相统一的理念。重点保护乡村环境,充分发挥各地乡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实施基于绿色发展的农村发展建设模式。
四是加强耕地保护,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是农村发展的基本原则。未来的新型农村建设需要通过提高农机效率、完善农业体系、改善水土环境来提高农产品产出,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谋城乡的融合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